2011年10月13日星期四

應用體感音樂療法對心身疾病的軀體化症狀改善的臨床觀察研究

一、軀體化症狀(軀體形式障礙)概述
軀體化症狀(或軀體形式障礙),主要表現為患者訴說各種軀體不適,但是各種臨床檢查卻查不出相應器質性病變基礎,即使存在某些軀體異常也不能解釋患者症狀的性質或痛苦。綜合醫院的醫務工作者由於對這一疾病的認識不足,因此誤診、誤治率較高。建議患者去精神或心理科進行診斷和系統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
軀體形式障礙在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是頭痛和心慌。一般表現在消化系統(如疼痛、打嗝、反酸、嘔吐、噁心等);或異常的皮膚感覺(如癢、燒灼感、刺痛、麻木感、酸痛等);或自主神經異常(如心悸、出汗、臉紅、忽冷忽熱、震顫抖動等)。
軀體形式障礙,常累及心血管系統(心臟神經症)、呼吸系統(心因性咳嗽與過度換氣)和胃腸系統(胃神經症、神經性腹瀉和腸易激綜合征),或者成為久病難治的疑病症。
這些症狀的出現,往往與長期存在的不愉快生活經歷、事件或內心衝突等密切相關。患者因拒絕探討心理的深層因素,導致應用其他方法(尤其藥物)症狀難以緩解,患者往往有多年用藥、藥物依賴或濫用史。
對於軀體形式障礙,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心理治療(如認知行為治療)、藥物治療(如三環類抗抑鬱藥及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)、電休克療法、中醫中藥等。
本文試圖應用體感音樂治療(VAT)——這種新型生態的聲學治療技術,對在本院心理科治療的軀體形式障礙患者進行觀察研究。
二、研究對象、方法與技術
按照軀體形式障礙現行國際、國內通用診斷標準,選取此類病人的典型症狀(如頭痛、打嗝、反酸、心慌、出汗及異常皮膚感覺等)作為觀察指標,製成量表。採用廣州新體感提供的“體感音波治療系統”,進行體感音波干預治療,作為VAT治療組,治療一觀察週期後讓患者填寫相關量表;另一組不做體感音波干預治療,作為對照組(對照組或僅做心理認知和生物回饋治療)。
體感音樂干預治療,每天2次(上午和下午各一次),每次治療時間約30分鐘,10次為一療程,以3個療程為一觀察週期。
最後,以VAT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,看兩者之間是否有顯著性差異(P<0.01)。
三、討論
體感音樂療法(簡稱VAT),是一項專利的聲學治療和音樂聲波理療技術。它將音樂中16~150Hz的低頻信號,經增幅放大和物理換能後,通過聽覺和觸振動覺的傳導方式,刺激人體的“帕西尼安小球”,使音樂的“外源性振動”與人體的“內源性振動”產生同頻共振,從而對人產生快速、深度的放鬆和系列理療作用,具有良好的生物學效應。
(備註:“帕西尼安小球”廣泛分佈於人體皮下組織和神經末端,是大腦調節疼痛、壓力和瘙癢的感受器)
體感音樂療法對人體的作用主要有兩個過程:其一是通過聽覺使音樂對人產生了心理作用;其二是通過換能器所產生的音樂振動激發了生理作用,這兩個過程同步啟動了人體的神經化學作用機制。
目前對體感音樂治療的理論很多,大多數認為生理和心理的過程同等重要,體感音樂治療是這兩者的結合。其特點是,這個過程激發了鬆弛反應,進而有效地減輕了軀體化症狀,譬如:血壓的下降,心率、呼吸頻率和新陳代謝的變緩,疼痛的減輕,以及緊張、痙攣、頭痛、噁心、沮喪等症狀的緩解。

www.mengboshi.com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